尊重生命的第一道彩虹
近年来,多姿多彩的少儿美术创作已成为中国美术园地中令名家惊叹的神奇而美丽的花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孩子先走了一步,这一步预示着中国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然而,也有一些倾向令我们担忧。
先说一个好例子。我的一位广东作家朋友每个周末都带孩子到少年宫美术班上课,从孩子3岁起坚持了10年。她不奢望孩子成为职业画家,只觉得这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有益于扩展他的文化视野和人格培养。尽管不断被一些功利性的东西搅扰,如得奖、考级、加分什么的,但她坚持不逼孩子去追求那些只能满足大人虚荣心的“成果”,而给孩子保留了一片没有压力的自由天地。当孩子后来转而热爱数学,声称在数学中追求完美并以对称美的原则撰写初中的第一篇数学文字时,母亲欣慰之余,更肯定这十年的坚持给予孩子的东西远不只是会画画。
另一个例子是在火车上听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家长对我讲的故事。他们一家人都有“艺术细胞”,但阴差阳错,成人的专业都和艺术无关,所幸孩子从小喜欢涂鸦,在少年宫美术组简直如鱼得水,奖项不断。为了让孩子快点成为美术家,特地以每小时百元酬金请了一位高级教师给孩子开“小灶”,不料三个月之后的“成果”竟是孩子从此拒绝再画画。老师反思说,我和学生的压力都太重了,我们的教和学都已经离开美术需要的兴趣和真诚了。
以上例证说明家长的认识和追求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专家担心成绩后面的问题,如功利驱动多、人文关怀少,重短暂效应、轻远期目标。还有人认准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而不惜血本的心态,打着各种旗号,不论是搞比赛,大把地发金、银、铜奖,还是不讲质量,随便抓几个人就办班,其目的都是赚孩子的钱。在这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事事监管,反倒是老师和家长的识别能力、对功利诱惑的抵制、对正确导向的坚持更为重要。
很多少儿美术教育专家强调,儿童从涂鸦开始的一段儿童画时期,应该是儿童认知世界初始的“原生态”的表现,是一种生命的需要,无所谓对错、高低的客观标准。他们需要的是得到鼓励、启发、引导。这个特殊时段不仅需要尊重,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有些老师已为之投入了多年的心力。有关专家认为,在儿童画阶段进行考级之类的横向评估是弊多利少的,他们希望关心少儿美术教育的文化界领导和名家能从更深层面就相关问题和他们一起探讨研究。 |